7月23日上午,未来设计师大赛组委会全国高校非遗与数字化创新师资高研班(景德镇)学员一行30余人,走进蔡玲玲陶瓷艺术博物馆,开展了一场以“非遗传承与数字化创新”为主题的深度考察交流活动。高研班学员先后参观了蔡玲玲陶瓷艺术展馆与陶瓷生活文创馆,馆长蔡玲玲博士现场分享了其艺术创作与跨界融合经验,并与学员就数字化语境下非遗的创新路径展开热烈讨论。 在蔡玲玲陶瓷艺术展馆内,学员们近距离欣赏了《母子情》《最美人间烟火味》等新古彩代表作。蔡玲玲结合自己的创作经历,详细解析了如何将传统古彩的繁复纹饰与现代审美相融合,通过复合彩材料与超薄陶瓷板工艺创新,使陶瓷艺术突破观赏局限,融入灯饰、墙饰等生活场景。蔡玲玲说:“非遗不是博物馆的标本,而是可以触摸的生活温度。数字化时代的创新,核心是让传统活在当下,让陶瓷艺术走进生活。” 陶瓷生活文创馆内,生肖贺岁瓷盘、家居摆件、日用茶餐具等百余款文创产品引发学员浓厚兴趣。蔡玲玲向学员介绍了她的陶瓷艺术生活化的探索历程,“双层陶瓷幕墙装饰件”是蔡玲玲博士几年的科研成果之一,并获国家专利,该成果是已实现产业化,项目在珠海横琴落地,这项成果集实用性、观赏性、艺术性为一体,具有节能环保、抗风压、耐腐蚀、简洁美观、经久实用的特性,打开了“艺术生活化”的全新视角。针对学员提出的“高校如何培养非遗数字化人才”,她建议建立“艺术家+设计师+项目”协同创新平台,以真实项目驱动教学,推动传统工艺数字化建设。 此次考察交流为未来设计师大赛的非遗教育模块提供了鲜活案例。高研班学员表示:“蔡博士的实践印证了数字化不是替代传统,而是为其打开新的生长空间,这对高校非遗课程改革极具启发。” 据了解,未来设计师大赛组委会全国高校非遗与数字化创新师资高研班(景德镇),是由未来设计师大赛组委会和景德镇陶瓷大学联合举办,依托景德镇千年陶瓷文脉和景德镇陶瓷大学的学科优势,以教育数字化赋能非遗活态传承,遵循“尊重优秀传统文化、坚守工匠精神、激发创造活力、促进就业增收、坚持绿色发展”原则,培育兼具文化底蕴与AI创新能力的新时代“双创型”艺术教育人才,助力高校构建“传统工艺振兴”与“新文科建设”协同发展新范式,学员来自全国的大高校。